中药半月谈 | 白芷

2022/12/21 作者: 丁兆平 来源: 药葫芦娃 打印

典趣

一时秋思入江乡

白芷花开绕屋香

· 典故趣闻 ·

地处长江三角洲的江苏盱眙,是中国建县最早的地区之一,始自秦始皇实行郡县制的“盱台”县,后为盱眙。县境内有一座山,叫都梁山,隋炀帝曾在山上建有离宫——都梁宫,因此盱眙别称为“都梁”。都梁山上还出产一味香料,也是一味香药,人们称它为“都梁香”。

北宋有位著名画家王巩,字定国,号清虚先生,住在山阳(江苏淮安县旧称)。有一次,他因被风吹后得了头风病(头痛),病经多日,屡治不效,于是遍访名医。

盱眙当地有位名医叫杨介,字吉老,是北宋名驰文坛的医家张耒的外甥,少时跟随张耒学医有成。杨介曾为太医生,治病每多奇效,为宋徽宗治愈过脾疾,也治愈过广州通判杨立之的喉痈重症,所以声名远扬。

王定国从山阳乘船来到盱眙,请求杨介诊治。诊脉后,杨介拿出一颗药丸,让他服了下去。没想到立即就起效,王定国的头很快就不痛了。王定国大喜,忍不住问这到底是什么药。杨介说,常见之药,说不定你能猜的出来。王定国思索良久,将诸如川芎、防风之类的止痛药味举了好几种,结果都不对。最后,杨介告诉他,这只不过是一味香白芷,研成末后炼蜜为丸,每次嚼服一丸,用清茶或荆芥煎汤送服即可。药味如此简单,令王定国感到神奇。做成药丸得有个好名字吧?!想不到杨介说,还没来得及起呢。王定国自告奋勇:不如我来为它取个名字。如此好药,出自都梁,就叫它都梁丸吧!都梁丸善治头痛,从此就广泛传播开了。《神农本草经》首载白芷主“头风”,而单方都梁丸治头痛,正是其功效的体现。

6401.png

有宋一代,文人雅士集方之风盛行,刊刻方书较多。到了南宋时,汉阳太守王璆(字孟玉,号是斋),公余留心医药,博采民间验方,著成《是斋百一选方》。在王璆的方书中,就记载了杨介治王定国所用的都梁丸,这也是都梁丸进入方书之始。而杨介治王定国这一医案,在明代《本草纲目》中也有收载,李时珍进一步解说了它的功效:“此方治头风眩晕,女人胎前产后伤风头痛,血风头痛,皆效。”

白芷是一味药食两用的中药材,自古就被誉为香草,可作为香料调味料使用,用途广泛。它也是常用复合香料“十三香”的原料之一。

· 药材来源 ·

伞型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杭白芷是白芷经过长期栽培驯化所形成的与原植物白芷近似的一个变种。

· 性味归经 ·

味辛,性温。归胃、大肠、肺经。

· 功效主治 ·

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

适用于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塞,鼻渊,牙痛,白带,疮疡肿痛。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9克。

· 食疗推荐 ·

白芷粥

原料:白芷6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作:将白芷研成极细末。取锅加入粳米并足量清水,先用旺火煮开,然后改用小火煮至粥成,调入白芷末和白糖,搅匀,再略煮片刻,即可供食用。

白芷煮粥服食,味香可口。选择饮食调养,尤其对感受风寒后出现头痛、鼻塞,或有齿痛、流鼻涕、不闻香臭者,较为适宜。

白芷羊肉

原料:白芷9克,羊肉约500克,白萝卜20克,料酒、姜、盐、胡椒粉、葱各适量。

做法:白芷先用清水浸泡一晚,切成薄片用,或使用直接购买的白芷饮片。姜切片,葱切段,羊肉洗净,切成块,用姜、葱、料酒腌一会儿。白萝卜切成块。将羊肉、白芷片、白萝卜、姜、葱、料酒同放炖锅内,加水适量,大火烧开,再小火炖煮约30分钟,加入盐,撒入胡椒粉调味即成。

羊肉本身富含营养,热量高。本款羊肉药膳通过加入一定量的白芷,使其更具有温中散寒、益气补虚的功效,特别适宜于气血虚弱、虚寒体质的人群食用补虚。

说明:烹调羊肉时作为香辛料使用,白芷的用量较小,多搭配使用,或有固定的香料配方。

· 温馨提示 ·

平素阴虚血热者不宜应用,阴虚气火上浮而为风眩者不宜应用。


作者:山东中医药大学 编审 丁兆平

审核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主任医师 许亚梅

注:本文摘自“药葫芦娃”微信公众号,转载请注明出处

⭐️ 本文内容仅供科普宣传,具体诊治请咨询专业人士。


联系站长

本网站由北京中汇数智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 京ICP许可证号: 京ICP备1902053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507号

电话:010-65660788 通讯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永大路38号1幢4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