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趣
故名忍冬
凌冬不凋
· 典故趣闻 ·
忍冬是植物名。它能开出好看的金银花。
忍冬的适应性很强,古人为了突出强调其耐寒性强的生长特性,故名。《本草经集注》载:“凌冬不凋,故名忍冬。”《本草蒙筌》载:“忍冬,凌冬不凋,名由此得。”很明显,它能忍受冬天的寒冷而叶子不凋落。除了忍冬之名,古人还把它称作了耐冬、忍寒草、忍冬草等。
金银花开得美丽而妖娆。它那一簇簇的花骨朵,两两对生,是从葱茏的枝叶间发出的。从细长的花蕾,到花骨朵绽开并吐丝,妖娆地绽放开来。春夏之际,金银花开放时,不同发育阶段呈现出来的花色有所不同,前期主要为白色,后变为黄色。所以,在藤上,它的花序可以看到白花和黄花同时存在,黄白相映,故称之为“金银花”。《苏沈良方》赞其花香:“四月开花,极芬,香闻数步”。清代更有妙词称赞它说:“香,一朵如霜一朵黄,金银灿,富丽满庭芳。”
因为花朵是两两对生的,成双成对,所以它又有“鸳鸯花”“鸳鸯草”“双苞花”“双宝花”等称呼,忍冬藤也被贵称为“千金藤”,可谓赞誉有加,佳名多多。
名称多了,就容易混乱。这么一味治病的良药,不同的人说着不同的名,竟然让人难识其本原。北宋沈括好较真儿,他就发现,被屡屡传为治痈疽疮疡的良药,名字各有不同,他留心于考证本草,最终确定它的基原都是一味金银花:
“予在江西,有医僧鉴清,善治发背疽。得其方,用老翁须,余颇神秘之。后十年,过金陵,闻医王琪亦善治疡,其方用水杨藤,求得观之,乃老翁须也。又数年,友人王子渊自言得神方,尝活数人,方用大薜荔。又过历阳,杜医者治疡,尝以二万钱活一人,用千金藤。过宣州,宁国尉王子驳传一方,用金银花。海州士人刘纯臣传一方,用金钗股。此数君皆自神其术,求其草视之,盖一物也。余以《本草》考之,乃忍冬也。”(《苏沈良方》)
在江西时,我看到医僧鉴清用“老翁须”治发背疽。十年后,在金陵听闻王琪用“水杨滕”治疮疡,看到实物就是老翁须。又过了几年,好友王子渊得到的治疮神方,用的是“大薜荔”。再经过历阳,姓杜的医生竟然花费二万钱治好一人的疮疡,用的是“千金藤”。经过宣州,王子驳所传治疮方,是用“金银花”。而海州人刘纯臣所传治疮方,又说用“金钗股”。这些人都自夸有很好的疗效(“神其术”),我通过求其草药辨视,结果是同一种药材。通过本草考证,证明它就是忍冬。
一些传染性疫病常选用金银花以清热解毒,它也是不少具有解毒抗炎功效的中成药品之君药。
· 药材来源 ·
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夏初花开放前采收,干燥。
· 性味归经 ·
味甘,性寒。归肺、心、胃经。
· 功效主治 ·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适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6~15克。
· 食疗推荐 ·
双花菊楂饮
原料:金银花、菊花、山楂各10克,蜂蜜20克。
做法:将金银花、山楂、菊花放入清水锅中烧开,再转小火煮约5~10分钟,滤入大杯中,加入蜂蜜,将汤搅拌调匀,晾凉后即可饮用。
功效:清凉解暑,润燥开胃。既是夏日的一款清凉饮料,也是暑热时节调治身热烦渴、咽喉干燥疼痛等症的食疗方,对高血压、血脂异常以及身体有化脓性感染病症时,可选择作为辅助调养措施。
说明:孕妇禁用。
· 温馨提示 ·
脾胃虚寒及疮疡属阴者慎服。
《本经逢原》告诫:“但气虚脓清,食少便泻者勿用。”
作者:山东中医药大学 编审 丁兆平
审核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主任医师 许亚梅
注:本文摘自“药葫芦娃”微信公众号,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