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医识药·科学辟谣】小儿腹泻就是吃坏东西了?宝宝腹泻两大因素,必看!

2021/08/03 作者: 陈鹏 来源: 药葫芦娃 打印

谣言

小儿一旦出现腹泻,肯定就是吃坏东西了。

辟谣

消化系统疾病是小儿常见疾病之一。婴幼儿肠道的正常菌群比较脆弱,容易受到内外界因素影响,导致菌群失调、消化功能紊乱而出现腹泻。

小儿出现腹泻原因很多,由于饮食因素所导致的腹泻只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简单来讲,小儿腹泻的病因有两大类,即: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

感染性因素

感染性因素包括肠道内的感染、肠道外的感染。肠道内感染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引起,尤以前两者多见,尤其是病毒感染最为常见;细菌感染包括导致腹泻的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以及沙门菌感染等;真菌感染如念珠菌、曲菌感染等,婴儿以白色念珠菌性肠炎常见;寄生虫感染包括阿米巴原虫和隐孢子虫感染等。

肠道外感染也可产生腹泻症状,例如肺炎、上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此外还要注意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如长期大量地使用广谱抗生素引起的肠道菌群紊乱等。

非感染性因素

非感染性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饮食因素 喂养不当会引起小儿腹泻,比如饮食量不当,突然改变了食物的品种,食入肠道刺激物等都可能引起腹泻;此外还应注意小儿对牛奶或者大豆制品过敏所引起的腹泻。

2.气候因素 如天气突然发生变化,小儿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或者天气过热使小儿消化液分泌减少,从而诱发消化功能紊乱,导致腹泻。

小儿出现腹泻症状时,家长不要惊慌。对于不伴有发热症状的腹泻,可以给予简单饮食,如吃点清淡的米粥、面条,加点少油的青菜等。除非特殊情况,不建议禁食,尤其是3岁以内的孩子。

对于伴有发热症状的腹泻,化验便常规和轮状病毒特别重要。尤其当小儿出现水样或者蛋花汤样便时,便常规还大致正常,就要小心病毒性肠炎。

除此之外,孩子出现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口干,甚至精神不好等症状时,要注意是否出现了脱水状况,应及时就医。


辟谣专家:陈鹏,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儿科诊疗中心主任医师

复核专家:许忠,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儿科诊疗中心教授

徐灵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儿科主任医师

出品人:科普中国-科学辟谣

注:本文摘自“药葫芦娃”微信公众号,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站长

本网站由北京中汇数智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 京ICP许可证号: 京ICP备1902053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507号

电话:010-65660788 通讯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永大路38号1幢4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