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得了哮喘,生活中处处都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不敢跑、不敢跳,在学校不敢上体育课,甚至不敢放声喊叫,也不敢大笑,因为这样做都可能会诱发哮喘发作,让他们无法痛快呼吸。
据第三次中国城市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0~14岁儿童哮喘患病率为3.02%,且每10年以约50%的速度增加,但控制率仅为30%。部分家长对儿童哮喘的疾病认知水平较低,没有较好的治疗依从性。
在哮喘门诊,常常会遇到家长们问——
“吸入的药是激素呀?那我不用了,副作用太大!”
“吸入药种类这么多,怎么选啊?”
“孩子不喘了就可以不用药了吧?”
现在,这些问题让我们一次解答清楚!哮喘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也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如果不积极治疗,儿童哮喘中1/3~1/2的人可迁延至成人。虽然目前哮喘不能完全根治,但是可防可控。
哮喘儿童随着年龄增长,气道逐渐发育成熟,部分孩子到青春期后,60%以上可自行缓解,但这并不等于不治疗就能自愈,在未来接触到某些过敏原或诱发因素时,仍然可能出现哮喘复发。
激素并非你想象
吸入治疗是国际上公认的治疗哮喘的首选治疗方法,其中吸入激素是控制哮喘最有效的长期用药方案。
很多人谈激素色变,认为用了激素就会长胖、长毛毛、还影响长个儿······您是不是对激素的误解太深了?这些不良反应通常是大剂量长期使用激素导致的,而吸入药物剂量通常为口服或静脉用药的1%~5%,在正确吸入后主要沉积在各级支气管内发挥抗炎作用,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的量极少。如果有副作用,也主要局限在局部,比如声音嘶哑、口疮等,所以吸入激素后要及时漱口,清除残留在口腔的药物,以减少副作用发生。
吸入药物只选对的
儿童常用的吸入药物有气雾剂、干粉剂、雾化液,不同的吸入装置需要配合不同的吸入方法及吸气流速,通常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配合程度来选择适合的吸入装置。
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信必可都保)为例,从药物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来说,>6岁的哮喘儿童都可以使用。但由于都保装置螺旋形吸嘴使内部阻力较大,要求用力且深长吸气(2~3秒内),吸气流速在30~60L/min,因为同年龄段儿童的理解力及吸入能力存在一定差异,所以需要医生或药师来评估吸入技术再做决定。
药可不能想停就停
孩子用药后,喘息、咳嗽等症状得到了控制,很多家长就会放松警惕,以为只要“不喘”或“不咳”,病就好了,就没必要再用药了。
其实,哮喘是慢性气道炎症,这个炎症的控制需要一个过程,不喘了并不代表炎症消失了,这时候随意停药,很可能出现病情复发,气道和肺功能会进一步受损。
那么,如何判断能不能停药呢?
通常根据哮喘患儿的控制水平来调整治疗方案,在哮喘症状控制良好且肺通气功能稳定3个月以上,可考虑降级治疗,但要避开呼吸道感染、开学、季节变化等特殊时期。最后以最低剂量的药物维持病情稳定,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才可以考虑停药。
<6岁儿童使用最低剂量控制药物,病情稳定3~6个月,可考虑停药。
>6岁儿童使用最低剂量控制药物,病情稳定6个月以上,可考虑停药。
需要强调的是,任何降级治疗和停药都是尝试性的,一旦病情反复,应及时就医,进行评估,重新调整治疗方案。
温馨提示
规范用药,才能让孩子快乐学习、快乐玩耍。同时,在生活中一定要避免或减少接触外在的危险因素,如过敏原、气候转变、冷空气、空气污染、烟草等。
作者: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主管药师 张成颖
审核专家: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药学部主任 李玲
注:本文摘自“药葫芦娃”微信公众号,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