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健康 | 孩子6岁了,晚上还在“画地图”!到底是不是病?

2021/06/09 作者: 张东梅 来源: 药葫芦娃 打印

QQ图片20210609130342.png

小孩尿床是很常见的现象,这主要与儿童控制排尿的神经和肌肉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有关。但是如果孩子超过5岁,仍然经常尿床的话,就要引起家长的重视了,因为孩子很可能是患上了儿童遗尿症。

微信图片_20210609130354.jpg

遗尿症是儿童和青少年常见疾病,如不及时治疗,常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甚至产生精神障碍、情感障碍和社交障碍等。在我国,5岁儿童中遗尿症的发生率为15.3%,但就诊率却不足两成,80%的家长并不认为儿童遗尿症是病,从而忽视了及时治疗,给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那么,怎么判断孩子是否得了遗尿症?又该如何治疗呢?

什么是儿童遗尿症?

国际小儿尿控协会(ICCS)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把遗尿症定义为儿童5岁以后,每月至少发生1次夜间睡眠中不自主漏尿症状,且持续时间>3个月。国际疾病分类(ICD⁃10)把遗尿症定义为5~6岁儿童每月至少发生2次夜间睡眠中不自主漏尿症状,7岁及以上儿童每月至少尿床1次,且连续3个月以上,没有明显精神和神经异常。

一般临床上采用ICD⁃10的定义标准,也就是对大龄儿童及青少年放宽诊断标准,促使他们得到积极治疗。

不治疗可以自行好转吗?

这个问题涉及到遗尿症的分型。

根据遗尿症发生的特点,可以分为原发性遗尿和继发性遗尿。根据是否伴有白天下尿路症状,又可分为原发单症状夜间遗尿和非单症状性夜间遗尿。如果只是单症状性夜间遗尿,即:患儿仅有夜间遗尿,不伴有日间下尿路症状如尿急、尿失禁、排尿延迟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多数孩子会自愈,但有一定比例的儿童会延续到成人。顽固性遗尿(RNE)特点为经过行为治疗、遗尿警铃和去氨加压素(DDAVP)等正规治疗3个月后疗效欠佳或者停药后复发。

总的来说,原发性单症状性夜间遗尿症的自愈率较高,5岁儿童的患病率约为15%,10岁时下降至5%,≥15岁时为1%~2%,但最终仍有1%~2%儿童遗尿症症状会持续到成年。

鉴于此种情况,儿童遗尿症一经确诊需尽早治疗,家长切勿采取“观望”态度。

治疗遗尿症要怎么办?

尿床不是孩子的错,孩子不应该因为尿床而受到惩罚。相反,家长应该正确引导和安慰孩子,减轻孩子对疾病的心理负担,让孩子自己积极参与到治疗的过程中。

对于初次治疗的患儿,可采取教育和奖励的治疗措施,如:引导孩子调整饮食作息等生活习惯,采取奖励措施鼓励孩子坚持治疗。如果用该措施治疗3~6个月后,尿床症状没有改善,或改善不佳,则可采取遗尿报警器或去氨加压素治疗。

微信图片_20210609130417.jpg

遗尿报警器是利用尿湿感应器装置,当患儿尿湿时,警铃报警唤醒患儿起床排尽余尿并清洁床单,通过反复训练建立膀胱胀满-觉醒之间的条件反射,使患儿最终能感受到尿意而自觉醒来排尿。遗尿报警器是最有效的长期治疗方法,并且副作用小。治疗的过程通常需要3三四个月,患儿长期持续治疗的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短期的治疗效果不佳。缺点是,遗尿报警器会打断夜间患儿和家人的睡眠。

去氨加压素是一种天然抗利尿激素,它的主要作用是将夜间尿量减少至正常范围内。去氨加压素起效迅速,一般在每日临睡前1~2小时服用,短期效果显著。缺点是复发率高,价格也贵。

选择报警器还是口服药?

遗尿报警器和去氨加压素的选用原则如下:

1.夜间尿量增多但膀胱容量正常的患儿,宜使用去氨加压素治疗;

2.膀胱容量偏小的患儿可能出现去氨加压素抵抗,宜使用遗尿报警器治疗;

3.夜间尿量增多且膀胱容量偏小的患儿,宜联合去氨加压素和遗尿报警器治疗;

4.夜间尿量正常且膀胱容量正常的患儿可给予遗尿警报器或去氨加压素治疗。若患儿及家长对选择遗尿报警器有抵触,无论患儿为哪一亚型单症状性夜遗尿,均可首先考虑使用去氨加压素治疗。

温馨提示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遗尿症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多不利影响,因此,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的尿床问题,如果确诊是遗尿症,应尽早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用药如有疑惑请向药师咨询。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主管药师 张东梅

审核专家: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副主任药师 张剑萍

河南药学会医院药学妇儿学组 主任药师 任艳丽

注:本文摘自“药葫芦娃”微信公众号,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站长

本网站由北京中汇数智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 京ICP许可证号: 京ICP备1902053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507号

电话:010-65660788 通讯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永大路38号1幢4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