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了,只要对症下药,再按正确的时间、剂量服用,痊愈是分分钟的事……
假如吃了药,烦人的病仍然没有“走开”,要不就是医生大大没有诊断对症,要不就是药药没有发挥作用……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是这么认为的吧!
可是,亲爱的小伙伴,你知道么?
服药时饮水的多少也会影响药物的疗效哦!
宜多饮水的药物、限制饮水的药物及不宜用热水服用的药物都有哪些?
药娃下面告诉你!
宜多饮水的药物
平喘药(茶碱或茶碱控释片、氨茶碱、胆茶碱、二羟丙茶碱):可提高肾血流量,具有利尿作用,使尿量增多而易致脱水;宜注意适量补充液体,多饮白开水
利胆药:可引起胆汁的过度分泌和腹泻;尽量多饮水,避免过度腹泻导致的脱水
蛋白酶抑制剂:多数可形成尿道结石或肾结石;在治疗期间应确保足够的水化,一日须饮水在2000 mL以上
双膦酸盐类药物:对食管有刺激性;须用200 mL以上的水送服,同时服药后不宜立即平卧,须保持上身直立30min
抗痛风药:尿酸在排出过程中会在泌尿道沉积,形成结石;应用排尿酸药苯溴马隆、丙磺舒、别嘌醇时,应多饮水,一日尿量保持在2500~3000mL
磺胺类药物:主要有肾排泄,在尿液中的浓度高,可形成结晶性沉淀,易发生尿路刺激和阻塞现象,出现结晶尿、血尿、尿痛和尿闭;宜大量饮水,加服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减少析晶对尿道的伤害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等药物对肾脏的毒性大,虽在肠道不吸收或吸收甚微,但多数在肾脏经肾小球滤过,尿液中浓度高,且浓度越高对肾小管的损害越大;多饮水以稀释尿液并加快药物排泄
氟喹诺酮类药物:主要经肾脏排泄;服药后应多饮水,防止造成肾损伤
限制饮水的药物
某些治疗胃病的药物:胃黏膜保护剂,服药后1h内尽量不要喝水;直接嚼碎吞服的胃药,防止破坏形成的保护膜;苦味健胃药,经水稀释后可降低药效
止咳药(如止咳糖浆、甘草合剂等):通过黏附在发炎的咽喉部发挥作用;应少饮水,尤其不能饮热水,避免将药物冲掉
预防心绞痛发作的药物(如硝酸甘油片、麝香保心丸等舌下含服的药物):应舌下含服,由舌下静脉吸收;不可下咽,不需用水送
抗利尿剂(如加压素、去氨加压素):服药期间应限制饮水,否则可能会引起水潴留或低钠血症及其并发症;服药期间应限制饮水
不宜用热水送服的药物
助消化药:含消化酶的药物,70℃以上便会失效,因此不宜用热水送服
维生素:性质不稳定,受热后成分易被破坏而失效
活疫苗:骨髓灰质炎糖丸等应用凉开水送服,避免引起疫苗失活
含活性菌类药物(如乳酶生、整肠生等):遇热会引起活性菌被破坏,因此不能用热水送服
药娃温馨提示:
饮水可影响药物的疗效、血药浓度及体内过程。
因此,患者在服药的过程中,要选择正确用水送服的方式。